上篇我們了解到關於品牌與營運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從設計的角度切入,釐清餐旅產業在面對創新與轉型的課題時,如何為自己的品牌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
延伸閱讀: 餐旅產業的創新與轉型(上篇)
餐旅產業今日的課題
觀察台灣市場,在餐飲、旅館業可以見到大量的創業,卻鮮少有品牌投入轉型,但在市場上,過去傳統小店與品牌代理可以安穩生存的狀況已不在,面對諸多已經成熟的國外餐飲品牌來襲,大家了解到發展品牌和轉型才有未來可言,然而過去幾十年來大多數的餐廳,不是家族企業,就是代理品牌,大多都是先有生意而後有品牌,這樣的團隊所培養的人才大多都是營運人才。產品與品牌的發展責任通常落在老闆或是要接班的二代身上,然而上一代與下一代的人才之間常常產生鴻溝,相互耗損的狀況下,造成了台灣產業競爭力日益下滑,而所謂的品牌與營運本應該相互合作,但事實上卻是相互競爭的狀況。
▲ 圖中店家為GOHAN御飯食事処,為年輕的二代所經營,推廣家鄉西螺米的食堂
釐清核心價值,找出品牌轉型的方法
面對品牌更新或是轉型時,通常會聘請外部團隊與內部品牌規劃相互配合,我們通常遇到的問題都是位於高階的營運人才無法判斷品牌規劃的價值,導致價值選擇的障礙,把品牌當作是包裝與行銷的工具。單純的用比價採購的方式,最終買來的設計只是組合別人的成品或是時興的產品,而沒有達到真正轉型的目的。然而轉型的成本相當高昂,有時即便建立了新的系統,也常發生無法讓這些規劃融入舊有的團隊之中,最後只好放棄轉型之路。
深究這些問題的背後,通常是源自企業轉型之初,業者沒有了解自己過去成功的核心價值,繁忙的日常運作導致看不見現今的產品對應到時代的價值,也沒有清楚轉型的目的為何,而冒然的以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管理品牌的發展。轉型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沒有捷徑,必須回到自己產業的核心價值與時代價值。企業不能只想求速效,單純改變產品的外在美感、花俏的包裝設計與空間設計只是一時的,砸錢地行銷手法也無法真正地傳遞品牌的精神。
▲ 圖中店家為GOHAN御飯食事処,強調米飯對於餐點的重要性,入口處設計了一道展示牆面及米展示盒,介紹GOHAN核心精神、每月選米及米食商品
回歸到根本,解決轉型的第一步應該是從企業內部的討論開始,透過一連串的討論,找出可以延續的核心價值並凝聚共識,慢慢的創建出品牌故事與文化,從內部著手在加上外部團隊的合作,而營運端也需要適時的調整與改革,再來才是開發新產品與新品牌,最終能夠將品牌與營運合為一體,這才是企業長久生存之道。
而面對團隊過於龐大的企業,我會建議一個花費不會太高解決方案,則是在有限程度之下依據現有品牌精神規劃一個新的標的,也就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單的來說,就是整理出過去的最佳產品,改變少數變數放入市場測試的方法,同時藉以培養新的團隊與顧客迴圈,在達到階段性的標的,獲得成果後再去追尋下一個標的,如果不成功,也很能夠清楚的知道問題在哪裡,一步一步的發展,在獲得一定成果時,再回來改革自己產業內部的問題。
▲ 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模式(Minimum Viable Product)
創業與轉型的相互合作
回到創業的族群來說,開店或創立新品牌通常都是從理念與潮流出發,大部分都會找有規劃能力的人才,範圍包含品牌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等,大部分一開始創業的公司,除了核心的製造開發人才,其實擁有的大部分是品牌的資源,然而傳統品牌大多是營運資源,如果企業可以發現自己的缺點去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舉例來說,新創的茶品牌就可以去尋找具有成熟工藝技術的茶師互相合作,而不是自己建立一個全新的生產線,也可以讓傳統的製茶師傅,了解新的顧客與市場。
畢竟一個品牌要做的事情太廣,不可能在創業之初就把通路、行銷……等問題全部解決,這時候就應該找顧問、合作夥伴溝通,甚至可以與傳統產業相互合作,讓人才可各司其職,構成一個正向的迴圈,創造最佳的團隊。
▲ 圖中店家為GOHAN御飯食事処,打造品牌需要專業的團隊合作, 從CI(企業識別)、平面設計到實體空間的完整體驗
延伸閱讀: 餐旅產業的創新與轉型(上篇)
文: 鄭家皓
編輯:蔡青樺、Wanyu Wang
圖:直學設計 Ontology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