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與新品牌創建 (上篇)

面對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提升競爭力。大部分企業會尋求品牌顧問公司來協助品牌轉型或是創新。然而,現今大多數品牌顧問公司的解決方案都著重在美學造型、產品包裝或廣告行銷,其實產業轉型的關鍵並不在於這些企業識別(CI)或室內設計。

面對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提升競爭力。大部分企業會尋求品牌顧問公司來協助品牌轉型或是創新。然而,現今大多數品牌顧問公司的解決方案都著重在美學造型、產品包裝或廣告行銷,其實產業轉型的關鍵並不在於這些企業識別(CI)或室內設計。企業往往找來大師提出設計,但內部組織無法認同或採用,反而造成許多內耗衝突,最終無法達到企業轉型或更新的目標。

從代工到自創品牌的歷史糾結

台灣過去以代工及貿易產業為主,隨著全球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台灣產業缺乏設計思維,再加上無法掌握自身的特點與差異化,讓台灣代工的優勢逐漸消失。另外,網路科技的發達讓資訊透明化,過去許多貿易商靠資訊落差來獲利或作為創業門檻早已行不通,尤其電子商務在世界各地蔓延,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也造成所有產品被放在同一水平下競爭,因此企業不得不加速推動產業或數位轉型的腳步。

企業打造品牌的必要性

全球市場飽和的狀態下,任一種量產市售商品幾乎都可以在市場上找到取代品,為了克服未來市場風險並提升競爭力,大多數的企業開始重視品牌的重要性,英國 Brand Finance的執行長也曾提出品牌的三大功能,包含導航(Navigation) 、保證(Reassurance) 以及連結(Engagement),也就是品牌能幫助顧客從眾多的產品中進行選擇、品質及服務的保證,讓顧客安心信任、品牌還能與顧客產生更多情感連結。然而過去對大多數台灣企業而言,設計出一個與別人不同的商標 LOGO、或圖像符號就代表建立品牌,而品牌的意義早已更複雜,除了包含企業的形象識別系統之外,還延伸到顧客對你的公司形象、服務或是產品等感受,像是 Apple、Dyson、Tesla 這些強勢品牌除了重視產品的品質之外,還有創新性、體驗性與設計美學,也因此這些品牌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並具有影響力。以下是我認為企業打造品牌的好處,提供給大家參考:

  • 培養忠實顧客

品牌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與使命,維持品牌的一致性並準確地向消費者傳遞其信息,進而讓顧客對品牌產生認同感,促使消費者持續購買的行為,為企業帶來穩定的利潤。

  • 高度的傳播性

數位行銷時代讓品牌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品牌可以透過網路快速建立形象,尤其社群媒體已成為品牌行銷的重要管道之一。但快速的傳播力也伴隨著高度的風險,一但有不適當的貼文或新聞,都足以毀掉企業的聲譽。

  • 擺脫價格競爭

強勢品牌除了提供卓越的產品及完整的服務之外,通常都具有高度的獨特與創新性讓我們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因此品牌可藉由其特殊價值擺脫市場的價格競爭。

  • 提高新產品的成功率

當企業擁有明確的品牌價值,新產品開發之時延續品牌的優勢與一致的風格美學,可以增加對外的溝通效率,提高新產品的接受度。

  • 對內價值的統合,造就員工的認同感

品牌不僅能帶給消費者更高層次的滿足,還能讓企業更容易招募人才。透過完善的教育訓練,讓員工對品牌價值更加理解與認同,進而強化團隊的向心力。

▲ 創造品牌的重要性

借鏡國外經典的品牌案例

現今客戶已經不滿足高性價比(俗稱C/P值)的產品,而是追求更完整的體驗,甚至演變為自我形象及價值觀的投射,也就是在追求更好產品的同時,注重品牌的觀感、購買的體驗甚至服務等,品牌最終的意義是帶給我們體驗、文化等不可碰觸的價值,讓消費者置身於品牌氛圍裡,達到身心靈真正的享受。以下舉兩種不同產業的例子來說明:

1. Apple (提供產品及體驗的創新)

Apple 以創新思維和優質產品成為國際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從商業模式到產品的原料、製造方法到品牌行銷等都是經過精密的設計,並成功的以科技、創新、時尚作為品牌的定位,受到許多人的崇拜及認同,Apple已不僅是一個品牌還是一種信念。

▲  Apple 推出 「Today at Apple」創意工作室,
透過線上或實體課程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也帶給使用者全新體驗。

2. 星巴克 (提供完整的消費體驗)

多數人想要喝咖啡的時候都會想到星巴克,有時候不是因為咖啡本身,而是品牌所帶來的完整體驗。星巴克不是只有販售咖啡、餐點,還教導我們咖啡的文化、風味、沖泡咖啡的方式等,幫顧客建立了一套咖啡的知識系統,讓人對品牌的專業產生信賴感,而星巴克即使在面對眾多第三波咖啡品牌的挑戰下,仍持續的傳遞新的體驗來提升競爭力。

▲ 星巴克專注於打造顧客的體驗流程,持續優化體驗路徑中的每個接觸點。

 

台灣產業性價比的魔咒

台灣過去以代工與貿易產業為主,代工的思維導致過度關注產品的性價比,認為以低價做出功能跟其它品牌差不多的產品就是王道,雖然擁有良好的製造品質,卻忽略了品牌所要求的是全面性的價值,加上長期在國外品牌方的壓制下,許多台灣企業認為品牌是歐美企業用智慧與美學來包裝、增加價值的工具。因此,許多從代工或貿易轉型的企業很容易走捷徑,認為提高產品的 C/P 值就可自立品牌並獲得更高的利潤。企業不足的面相,像是產品的開發、設計美學等問題,都用比價、採購的方式,甚至請廠商免費提供評估或提案,以下便是企業在轉型或是進行改革時常犯的錯誤:

一、抄襲弊病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我們常會見到一種現象,把行銷企劃的人員找來當商品開發,將市面上的資訊以及產品綜合整理之後,用相同的產品、透過設計改良變為自己的商品,這樣用採購及製造的方式去管理品牌,生產出來的商品並無法獲得顧客的認同,一旦品牌的原創價值崩潰再加上一些公關失誤,品牌就只能以失敗黯然退場。打造成功的品牌只有想法並不能夠保證能發展出好的商業模式,更遑論用抄襲做為開發的手段。

二、錯把行銷當作品牌

許多正在轉型的企業並不了解品牌真正的意義,錯把品牌設計、品牌識別、包裝設計當作是品牌本身,也常常把品牌、公關、行銷分不清楚,砸大錢做包裝、廣告但產品本身並沒有改變,無視市場趨勢及顧客的反饋。根據美國行銷協會的定義-「行銷是為了創造、溝通和交換價值及維持顧客關係,以利於組織及所有利害關係人,所涉及的活動、機構與流程。」簡單來說,行銷是將價值傳送給消費者」,也就是產品研發、製作完成後的工作,當產品本身沒有特色或核心價值,即使有厲害的行銷手法也無法變為成功的品牌。

▲ 現代的品牌- 完整企劃設計

三、誤以為新奇就是創新

「創新」的確是新創產業的核心價值,但市場上許多新產品只是改良舊有的物件,再找平面設計出美麗的包裝,或透過室內設計師改造空間,最後再藉由行銷手法來吸引顧客,把新奇的設計當作是一種「創新」。這樣將設計作為附加品的方式的確在一開始會創造話題,但設計通常與產品本身無法有更深的連結或不符合原有企業的形象。若是營運以及產品開發無法維持、甚至持續進步,最終會造成顧客對於品牌價值的混亂,尤其當話題消失之後,品牌最常見的結果是慢慢地失去活力。

台灣產業代工貿易的背景讓我們對於品牌的觀念薄弱,在協助企業理解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並提出目前多數企業轉型遇到的問題之後,下一篇章中我們將更深入討論「品牌」及「營運」對今日產業的重要性,並提出企業內部如何運用設計思維來啟動品牌改造與系統建置。

 

延伸閱讀: 產業轉型與品牌創建 (下篇)

文: 鄭家皓、蔡青樺
圖:直學設計康橋慢旅 Kindness Day Hotel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