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迷思(六):為何企業需要理解「設計思考」?
近幾年遇到許多企業型的客戶正面臨轉型的挑戰,想藉由設計或打造品牌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在合作過程中我發現大多企業不了解「設計」是什麼,更缺乏「設計思考」,導致客戶用採購的方式把「設計」當作是包裝
近幾年遇到許多企業型的客戶正面臨轉型的挑戰,想藉由設計或打造品牌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在合作過程中我發現大多企業不了解「設計」是什麼,更缺乏「設計思考」,導致客戶用採購的方式把「設計」當作是包裝
上篇我們了解到品牌的重要性及目前台灣產業對品牌的錯誤認知,接下來我們將更深入討論企業在面對創新與轉型時,除了回歸企業的核心價值之外,如何運用設計思維來組織企業團隊,成功建立品牌價值和顧客關係。
體驗設計為何近來受到重視,其實體驗設計從產品設計、人機介面(HCI)、互動設計以及服務設計逐漸發展而來,體驗設計正如同各領域的專業一樣,透過理性的分析與研究,回歸到使用者真正的感受。
面對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提升競爭力。大部分企業會尋求品牌顧問公司來協助品牌轉型或是創新。然而,現今大多數品牌顧問公司的解決方案都著重在美學造型、產品包裝或廣告行銷,其實產業轉型的關鍵並不在於這些企業識別(CI)或室內設計。
隨著餐飲創業越來越熱門,街道上及百貨公司裡出現大量的餐飲品牌,導致台灣目前的餐飲產業競爭相當激烈。台灣的餐飲創業者大多已經跨越了建立企業系統與開發商品(菜色)的障礙,然而要開一家能撐過五年的餐廳,並且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品牌,成功率卻很低。
隨著歷史的變遷,台灣飲食吸收來自外來的菜系,包含外省菜、日式料理及西式料理…等,透過不斷地吸收、融合演變而成自己的特色。近年來,連鎖餐飲及異國料理的快速成長,也讓台灣的飲食文化更多元,成為世界料理的共和國。
了解到關於品牌與營運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從設計的角度切入,釐清餐旅產業在面對創新與轉型的課題時,如何為自己的品牌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
這幾年接觸了不少餐旅產業的業主,根據我的觀察,台灣有很好的精緻農業、餐飲業和旅館業,然而隨著這些產業的蓬勃發展,資訊透明化讓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挑戰。
當代的餐廳如同都市中的主題樂園,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風格與潮流的元素,儼然成為重要的文化媒介,因為飲食是一般人最容易接受外來文化的管道,一點異國的感覺,或是藝文主題、文化主題,選一間好餐廳,能夠讓你暫時放鬆工作一週的壓力,盡情享受幾個小時飲食的薰陶,讓身、心、靈都得到提升。
觀察台灣目前的產業現狀,「設計用來加值」這個觀念深植人心,起因於台灣長期以來在傳統代工及貿易的經驗下,認為品牌與設計為歐美人用其知識與智慧,來提升商品價值的途徑。因此,許多從代工或貿易轉型的台灣品牌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