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必看的網站推薦

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研究與吸收新知識,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案例來接觸更多設計理念及元素,從中學習並創造屬於自己的設計思維。以下是直學整理出的一些國外設計網站,內容包含建築、室內、平面及產品等設計相關領域,藉由這些案例讓設計師們找到更多的靈感,而我們也會持續的更新…

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研究與吸收新知識,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案例來接觸更多設計理念及元素,從中學習並創造屬於自己的設計思維。以下是直學整理出的一些國外設計網站,內容包含建築、室內、平面及產品等設計相關領域,藉由這些案例讓設計師們找到更多的靈感﹗

 

 

1. Architizer

Architizer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社群,致力於提供建築及設計師更多資訊,包含建築、室內設計案例、建築材料及裝修設備等,是一個龐大的建築資料庫。

 

 

2. ArchDaily

ArchDaily 的創始人為一位建築師,他在工作時發現沒有一個平台可提供建築新訊,所以創立了 ArchDaily 來幫助設計師創造更好的作品,讓讀者了解最新的建築項目和產品,並提供各種建築競賽的列表。

 

 

3. Designboom

1999 年成立於義大利,根據資料顯示 Designboom 為世界最早的建築設計網站。網站內容廣泛且分類相當仔細,涵蓋建築、藝術、科技、設計等,還有影音專區以及各大設計獎的資訊露出,更特別的是還設有產品資料庫及網路商店可供設計師採購。

 

4. Design Milk

Design Milk 以當代設計為主,內容包含藝術、建築、室內、時尚和技術…等,另外還有規律性的專欄露出,例如「Friday Five」為每個星期五採訪不同領域的職人,分享他們最喜歡的五件事;「Taste」則著重在探索飲食相關的設計,有趣且多元的的主題,吸引各界的讀者。

 

5. Dezeen

室內及家具設計師必逛的網站首選,資料更新非常快速,內容偏向較前衛的現代設計。Dezeen 贏得了許多著名的獎項,被 <時代> 雜誌列入全球 100 個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名單之一。

 

6. design-dautore

design-dautore 以設計潮流為主題,分享室內設計、時尚和攝影等訊息,所挑選的案例及照片獨特且具吸引力,刺激人的感官並激發更多創意。

 

 

7. Minimalissimo

Minimalissimo 是一個宣傳極簡主義的雜誌網站,從網站的風格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他們歡迎有任何想法及創意的設計師或品牌與他們合作,包括藝術、建築、時尚、家具、產品設計等,其目標就是搜集全球最具創意的內容,並提供讀者對極簡主義更多元化的認識。

 

8. TheCoolHunter

就如同網站名稱一樣收錄的都是較前衛、創新的案例,並在設計、建築、生活、藝術和旅遊…等主題中激發讀者的靈感。The Cool Hunter 還與多個品牌合作,打造專有的 The Cool Hunter 產品。

 

9. Yatzer

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設計,選擇的主題都是相當具有震撼力的議題,涵蓋了建築、旅遊、藝術、時尚等,被義大利著名雜誌 “INTERNI Panorama” 列入 “TOP FIVE” 國際設計網站。

 

10. Yellowtrace

Yellowtrace 為一位澳洲室內設計師 Dana Tomic Hughes 所創立,Dana 對設計的品味及研究在 Yellowtrace 裡展現,該網站定期更新,內容包含建築、室內、藝術、攝影、旅遊、文化等,提供給讀者最新的設計趨勢。

 

 

11. DINZ

DINZ 德國室內設計網創建於德國柏林,起步於新浪微博,立足於亞太地區的設計分享及交流,專注建築、景觀、室內、藝術、產品等領域的品牌建設。

 

 

12. gooood 谷德設計網

始於2010年的 gooood 是世界知名的建築景觀設計網站之一,也是中國最受歡迎與最有影響力的建築景觀設計在線媒體與在線創意平台。gooood 提供專業的服務,例如:項目與思想傳播、品牌戰略提升、企業招聘、企業對接服務、建材信息與品牌服務等。

 

 

 

商業空間類 –

1. 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餐廳)

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 餐廳和酒吧設計獎已經邁入第 12 年,是一個全球公認的餐飲空間設計競賽,此盛會吸引了全球頂尖的設計師、餐飲飯店經營者及評論家前來參與,更有許多商空作品因而受到全球的注目。

 

2. Retail Design Blog (商空)

商空設計師可在 Retail Design Blog 分享零售相關的趨勢及想法,還可以在網站上發表評論並分享自己的觀點。

 

 

3. officelovin (辦公室)

可透過 Officelovin 探索世界上最好的辦公設計,此平台目前已超過 2500 個辦公室案例,包含 Airbnb、Dropbox、Etsy、Uber、HBO、WeWork、Spotify 等。

 

 

 

 

 

文:蔡青樺

圖:ArchiobjectsArchDailyDezeenYatzer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

當代北歐新生活風格 Hygge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發展,現代人對於生活有著不同的認知與期望,人們不再汲汲營營追求物質慾望,生活型態開始回歸到簡單舒適的生活,並注重精神及體驗的富足。相較於過去,現代人願意花錢出國旅遊或是享受一頓美食,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得到更好的體驗。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發展,現代人對於生活有著不同的認知與期望,人們不再汲汲營營的追求物質慾望,生活型態開始回歸到簡單舒適的生活,並注重精神及體驗的富足。相較於過去,現代人願意花錢出國旅遊或是享受一頓美食,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得到更好的體驗。

「Hygge」是近年熱門的快樂生活哲學,源自於丹麥的新生活風格「Hygge」,是一種簡單、幸福,珍惜與親朋好友相聚時光的一種生活態度。位在北歐的丹麥,因緯度高,形成綿長的寒冬、雨日和黑夜,即便是如此令人鬱悶的氣候,但丹麥仍在二○一六年的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中,榮登全球最幸福國度的寶座。探究其原因,我們發現丹麥人的生活型態「Hygge」,代表簡單幸福的生活哲學,而這股風潮正風靡全球。

 

Hygge的起源?

 1800年代早期,Hygge首次出現在丹麥文中,而這個字源自挪威語,Hygge在挪威語本為「幸福」,如今這個詞彙已是丹麥文化的象徵。若搜尋社群媒體關鍵字# Hygge,跳出來的圖片都瀰漫居家、舒適、幸福的氛圍,例如:溫暖舒適的居家布置、三五好友愉快的聚會或是咖啡配上書籍的慵懶時光…等,「Hygge」讓人感受到溫暖、舒適,它是一種慢活、是一種氛圍、一種體驗,更是一種生活哲學。

 

丹麥的居家生活

漫長的冬天讓丹麥人待在家的時間相當長,因此丹麥人非常注重居家布置,為了對抗陰暗氣候的鬱悶感,他們講究燈光照明及氣氛營造,將家裡打造成Hygge空間。走進丹麥人的家裡,大多是白色牆面搭配淺色地板,讓整體空間看起更明亮。家家戶戶都精心挑選燈具和蠟燭,用各式各樣的照明來營造空間氛圍,碰上節日還會換上不同顏色、造型的蠟燭應景。

Hygge空間設計不只重視視覺,質感和觸覺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喜歡用木製品、毛料品、陶瓷製品…等溫潤的元素,讓空間顯得舒適溫暖。丹麥人擅長利用家具、家飾或植栽來妝點空間,在家裡創造各種舒適的角落,這個小角落可能在窗邊,假日拿著書本和咖啡,享受悠閒的午後時光;這個空間或許是餐廳,點上蠟燭、端上幾道佳餚配上啤酒與親友一同享受…這樣舒適、簡單、慢活與共享溫馨時光,丹麥人從生活中體現「Hygge」精神。

 

落實Hygge的精神

除了丹麥的新生活運動「Hygge」,源自於瑞典的新生活運動「LAGOM」,在瑞典語中意指「不多不少剛剛好」,反觀亞洲,日本將去繁為簡的新生活運動稱之為「斷捨離」,這些從世界各地延伸出來的新生活風格,也讓我們也看見未來的趨勢,人們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質,回歸到最簡單並重視人的體驗。

象徵Hygge的生活物件,如羊毛毯、壁爐、毛襪…等,可能不太適合位處亞熱帶的台灣,但我們可以學習Hygge的生活態度。設計是在探索原有的生活本質而讓生活更美好,如何藉由設計讓每個人都可以體驗簡單但更舒適的生活,是當代設計師的首要任務。設計必須和每個面向環環相扣,將五感享受整合起來,讓美感與機能完美融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且融入在地的文化背景,創造出屬於當地的新生活型態,Hygge將不再是專屬於丹麥人的幸福生活哲學,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體驗的生活哲學。

 

 

編輯蔡青樺

參考資料《我們最快樂:Hygge,向全世界最幸福的丹麥人學過生活》

TASTEBosiDOLOT leitesculinaria、 Travel + Leisure

 

 

循環經濟與設計產業的關係

隨著全球性的資源缺乏,環保及綠能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循環經濟」一詞近年來不斷地被提起,不僅在國家政策上或民間企業的未來方向,都將開始投入更多心力去落實循環及資源再利用。而身處在設計產業的我們,如何在設計規劃上,將循環經濟的概念融入到設計裡,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設計迴圈。

隨著全球性的資源缺乏,環保及綠能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循環經濟」一詞近年來不斷地被提起,不僅在國家政策上或民間企業的未來方向,都將開始投入更多心力去落實循環及資源再利用。而身處在設計產業的我們,如何在設計規劃上,將循環經濟的概念融入到設計裡,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設計迴圈,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循環而平衡的農業社會

早期農業社會特色之一為所有資源都是循環的,取之於天,用之於地,動植物死亡後都會回歸塵土變成養分,永續利用環境資源。在工業革命之前, 製造業與服務業皆為農業的支持性產業,然而工業革命之後,資源利用從循環改為線性模式,這些工業活動不斷的消耗有限資源,造成地球環境惡化變遷,大量廢棄物等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大自然的循環

 

為何要轉型循環經濟

線性經濟發展模式過度消耗資源,產生大量廢棄物,資源需求與消耗越來越多,但我們能使用的資源卻越來越少,食品、衣服、建築物、家電、通訊業、交通運輸…等食衣住行產品,將出現沒有製造原料與能源可用的危機。資源消耗過多、地緣政治衝突和極端氣候導致全球原物料價格與供給越來越不穩定,將成為企業經營的最大風險之一。

 

 

 ▲線性經濟

 

傳統回收無法解決問題

現代過度包裝的消費模式造成資源浪費與垃圾增量的問題,而資源回收,一直是我們試圖解決資源用盡及環境污染的方法之一。回收後的再利用,是傳統回收的主要目的,然而在臺灣缺乏整合及系統化的情況下,除了回收率不高之外,回收後的物品,可能需消耗更多的能源才得以再造,甚至商品在設計生產之初,並未考慮後續回收的問題,導致複雜混亂的轉換過程,造成品質的降級、價值的損失,這樣的降級回收是無法永續的解決問題。

 

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是一個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產業體系,相較於線性經濟中產品“壽終正寢”的概念,循環經濟講求的是“再生恢復”、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拒絕使用有毒的化學物質,並藉由重新設計材料、產品及商業模式,以消除廢棄物並使得資源能夠更有效率地被利用,透過再利用重現價值,從根本上設法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的矛盾。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的關鍵- 循環設計

循環經濟,注重每個環節有所改變及能夠再利用,那在設計範疇裡是否可建立讓每個元件能夠拆解再重組利用,創造屬於設計產業之循環經濟?我們可以從源頭去思考設計的意義及價值,設計的目的在於解決人類生存遇到的困境,進而改善人們的生活,當設計回歸到人的需求及使用性,每個設計都是有意義的存在,並為大眾所用,絕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去造成的資源浪費。

 

如何透過設計產生循環經濟
認識自然

我們了解到環保回收材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產品在最初的設計就應該要想到材料之後的問題,設計通常決定了產品的壽命,是否可以長效使用,是否容易再回收,而現行的產品設計大多沒有系統化的考慮原料重複使用的必然性,也因此即便落實回收,材料卻無法有效地被復原,而成為汙染源。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從最根本的材料本身來看,認識自然環境的材料與資源變得非常重要,所用材質須符合純粹、無毒且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之特性,並針對每個構建去重新設計思考。

▲FSC認證(永續林)的樺木F1低甲醛板材

 

了解製成與回收方式

認識自然之後,我們知道真實材料會隨著時間而老化,雖然是更接近真實的本質,似乎看起來比較環保,但事實上其實不然。自然的東西一樣需要許多的加工,例如石材是非常自然的,但是需要大量的加工,運費昂貴,而變成表材的石材較難回收,因此石材並不全然是環保的材料。

另一方面所謂加工的東西並不見得不好,現代生活的一切用品,已經與塑膠息息相關,從輪胎、衣服到室內裝潢所用的波麗板,過去一般人對於塑料總是有不好的印象,認為塑膠常常過熱溶化,塑膠材也不能被大自然分解。但事實上,塑膠的回收率非常高,且可以重複使用,如果資源回收做得確實,塑膠是非常乾淨的材料,同時塑料非常便宜,近年來塑料家具的發展有顯著的進步,一些專門發展塑料家具的品牌,如kartell Magis都有相當不錯的產品,另外法國設計鬼才菲利普‧史塔克(Philip Starck)也認為特定的塑膠材料其實比較環保,縱然不能被大自然分解,但是因為很好回收,可以輕易的重複使用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料。

 

長效設計,產品價值最大化

然而不是所有的建材都可以全然的被回收利用,較難回收的建材應該要如何去設計規劃,使它達到循環設計的概念, 舉例來說,木作一般而言相當難回收使用,所以在設計木作的櫃體或家具時,是否能藉由材料本身的特性去組合、設計,或思考與其他建材互相搭配,例如: 塑料、鐵件、不鏽鋼…等,進而達到更多變化性,不僅可延長使用壽命,還能讓產品的價值最大化。

▲模組化組成各式家具, 可被拆解並重組

 

循環經濟下的創新商業模式

現今拜資訊科技和網路社群發展所賜,以分享、交換、租用等更有效率地運用地球的有限資源,也顛覆了許多既有的商業模式,並創造更多新的契機和商機。舉例來說,Airbnb 就是在共享經濟的發展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新商業模式,房東可將自家的空房出租給背包客,讓閒置空間妥善利用,這也是一種循環經濟的運作模式。

▲Airbnb讓閒置空間再利用

 

在循環經濟中處處有創造價值的空間,但這些價值需要透過產品或商業模式的創新及設計才能跨越門檻,並確實地被發揮,所有的產出,都是另一個流程的輸入,若能連結起這樣的互惠網絡,促成跨領域的合作,除了可避免對環境的傷害,亦可大幅節省廢棄物處理的成本。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電腦軟體的發達,當代的設計師應該更有計畫的,以產品的生命週期為考量,更為科學化的設計方法,在健康與永續的標準之下,達到多樣性與豐富性的設計。

 

文:鄭家皓
編輯:蔡青樺
圖︰Airb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