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迷思】04 設計專業與設計教育的問題

上一篇文章中說明設計與藝術的差異,破除大眾誤以為設計是藝術的迷思,正確地來說設計是創造與管理感受的科學,本篇文章及是著重在於思考現今設計師與團隊的狀況與問題,並回溯到設計教育的主要困難與議題。

上一篇文章中說明設計與藝術的差異,破除大眾誤以為設計是藝術的迷思,正確地來說設計是創造與管理感受的科學,本篇文章著重思考現今設計師與團隊的狀況與問題,並回溯到設計教育的主要困難。

反思設計教育- 設計師需要具備團隊合作的能力

傳統的學制受限於不同的製造方式與產業屬性,將設計學院分屬於不同科系,例如建築設計、室內設計與工業設計等,但社會上的產業或商業問題都是需要混合多種專業與人才才能夠解決,例如建築師不能只了解房子,還必須了解自然環境、市場趨勢、能源狀況、構造材料與生活趨勢等,即便不用親自解決問題,也需要了解基礎知識並帶領其它團隊。設計是橫跨各領域的學習,除了具有本身的專業能力之外,更需要有其它領域的知識,設計師常常位居團隊的領導者,但過往學校教育較少團隊合作訓練,加上其專業分科的規劃,不常接觸其它面向的專業者,導致現在設計師相當缺乏團隊合作的能力。

現今設計教育需要改善的問題 

隨著商業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以及各行各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台灣當代社會亟需要許多能夠帶領團隊的設計師,而過往學校教育的不足,導致台灣設計或產業處於大量抄襲及複製的狀況,以下是我建議設計學習者以及設計師可以思考的面向︰

一、學習設計需要跳脫傳統課程内容與框架

多數設計師會誤認了學習某項專業設計課程就代表會做設計,像是學會繪圖軟體或是考過某項證照,其實大多數設計要處理的問題是散佈在日常生活或各專業領域。因此,我們在大學就讀設計系時,除了設計相關課程也會選修其他學科,例如哲學、社會學或經濟學等,加強專業學科外的能力。設計師在平時就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和好奇心,從日常生活、工作場域中學習並拓展視野,設計要能做的好,必須具備大量的科學與社會學等知識,才能去面對生活中複雜的各種問題

 

二、累積做設計的方法及系統

設計會因為不同課題、不同時代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無法複製,因此設計師在具備大量的基礎知識後,要能夠有效率的解決問題,必須建立自己的一套設計的方法,就室內設計而言,設計師就需要累積自己的風格案例、建材資料庫以及施工圖系統等。設計是知識系統累積的專業,需要透過長期經驗累積、學習,而能力與知識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精通。設計師平時就必須去體驗生活、充分的觀注時事議題以及人在社會環境的互動,將所得到的資料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再透過不斷地修正更新,建構專屬自己的思考體系與資料庫,也替未來做足計劃與準備。

 

三、設計一定是團隊努力的成果

設計通常牽涉許多環節需要團隊的合作,設計師其實是諸多專業的整合者,舉例來說,室內設計師除了具備專業設計能力外,工作常接觸很多對象,包含業主、廠商以及師傅,透過大量的溝通討論將需求與想法說明清楚,並培養好的合作默契讓工程能順利進行。現代設計也早已不再一個人的手繪,而是透過團隊合作、科學及數據化的分析,回歸到使用者的體驗,以人為本的創新設計,例如 Apple 新產品的一個關鍵零件,就需要數十個專家團隊攜手合作,在專業分工的層層緊扣下,才能創造不平凡的價值。

 

四、不斷的提案是設計最初需要的勇氣 

在學校的設計學習歷程中,我們都經歷過自己設定題目、概念發想、修正草案到做出精美的設計圖建立紮實基礎,而最終評圖更是重要的環節,除了能訓練自己的提案能力之外,大量的辯證還能協助設計師換位思考。因為在真實世界裡,設計的好壞是由使用者 (業主) 來做判斷,很多時候設計師會與業主的意見不同,可透過有魅力說話的方式以及肢體語言,針對不同的業主的個性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清楚地表達設計理念、尋求最大公約數,隨時觀察客戶的反應及時對客戶的想法作出準確的判斷。

透過有效的設計訓練,持續為社會提出更加的解決方案

設計處理的是價值的問題,它的對象是人與社會,隨著不同的需求或時代環境產生不同的解答。因此,設計師除了要有美感與技術基礎之外,更應該建立自己的設計方法與系統,並懂得跨領域學習,透過不同專長分工,體會跨域合作的重要性,讓設計師的角色不只是單純產生設計,而是可以會社會帶來更多影響。

 

 

延伸閱讀:【設計的迷思】05 為何企業需要理解「設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