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中央宣布7月27日起降為二級警戒,雖然雙北餐飲仍禁內用,但多數縣市政府配合中央指引,已發佈有條件的開放餐飲內用。當餐飲內用重新啟動,如何提供舒適且安全的用餐環境,已是餐飲業者面臨的挑戰之一。以下列出幾項餐飲空間的設計要點,希望能協助餐飲業者快速檢視自身場域,順利重回市場迎接解封。
一、入口區
- 篩檢站:提升入口處安全衛生形象,將體溫測量器、消毒用品、實聯制公告 (QR Code)與帶位台整合。
- 半戶外區:如空間允許可設置「半戶外區座位」,強化室內與戶外的連結增來加通風效率,並擺放盆栽營造舒適的用餐氛圍。
- 外送、外帶區域:考量更多外帶及外送的需求,例如等候空間的大小、動線以及外帶窗口的設置。
- 零售區:許多餐廳疫情之下開始了多元的商品,入口區可設置小型零售區來展售販賣,除了能快速吸引顧客、方便選購之外,也可藉此強調品牌的實力與產品多元性。
二、座位區
- 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可設置全熱交換機或抽風機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另外,戶外用餐區與窗邊的位子是最好的選擇。
- 有效的分隔座位,採梅花座並加裝活動隔板,確保防疫距離。
- 選擇可移動式的家具提升空間的彈性來因應疫情的變化,如空間允許盡可能將用餐區延伸至戶外。
三、廚房區域
- 更重視食品安全與衛生環境的管理,包含送貨及員工動線的安排,設置員工的篩檢站與更換衣物的空間。
- 重新思考開放式廚房的防疫措施,例如加裝玻璃及加強排風。
四、洗手間
- 規劃獨立的洗手區域,可考慮在公共區域設置洗手檯,鼓勵餐前洗手的習慣。
- 使用無接觸衛浴設備,例如感應式龍頭及自動烘手機或設備等。
五、空間有效整合數位服務
- 點餐及送餐流程檢討,導入電子化點餐系統,並透過設計引導顧客線上點餐及支付,減少服務生與顧客的肢體接觸。
- 外帶型餐飲可透過數位電子看板強化外帶的特點及品牌形象,像是有大面的電子菜單,讓顧客可自行線上點餐並支付。
- 空間整合各種電子系統及設備,保持顧客及服務人員動線及作業上的順暢,同時兼顧美觀與機能性。
延伸閱讀:疫情之下,餐飲業的趨勢觀察 – 設計面向
文: 鄭家皓、蔡青樺
圖: Buckskin Yakiniku / Yakitori Bar 柏克金燒肉 / 串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