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創業學】開店後的實戰 – 連鎖餐飲品牌的展店策略

當一家餐廳成功之後,許多店家會開始考慮是否需要展店,但如何成功地複製、擴張規模,這時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制度,包含營運流程、人事訓練、服務流程及財務規劃…等。我們可以看到王品及鼎泰豐等台灣大型餐飲集團,企業規模已經到達一定水平,具有充沛的資源及資金去擴張企業體系

當一家餐廳成功之後,許多店家會開始考慮是否需要展店,但如何成功地複製、擴張規模,這時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制度,包含營運流程、人事訓練、服務流程及財務規劃…等。我們可以看到王品及鼎泰豐等台灣大型餐飲集團,企業規模已經到達一定水平,具有充沛的資源及資金去擴張企業體系,然而並不是所有餐飲品牌都有能力以及適合朝連鎖加盟發展,建議企業明確的站穩腳步之後,再開始規劃展店策略,以下是給有展店規劃的店家一些建議。

 

選擇直營或是加盟模式

餐飲業者在營運上軌道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展店,如果不急於開店的話,可以先從直營店開始,親自做好管理並慢慢發展;如果已經建立好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但本身資金較不足或是期望快速展店,則可以選擇加盟店的模式,例如台灣大多的連鎖飲料店,因為製作流程簡單,產品標準化容易,最適合採用加盟體系,但開店管理與客戶服務還是需要總部的支援。

▲「石研室」一開始就是加盟取向,因此包含SOP、中央廚房、
製作流程等,在最初期就力求簡化,確保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維持固定品質。

 

標準化的產品與服務才能連鎖化

餐飲業是一個人力密集且少自動化的產業,而展店的第一個關鍵就是標準化,一個很難建立標準化(SOP)的餐廳,並不適合發展連鎖店。因為一旦品牌店數增加時,管理就會變成很複雜,例如傳統的中菜餐廳,因為菜色多樣且複雜,所以廚房的人力需求及技術性要求高,要變成連鎖化難度高,較不適合發展成加盟體系。

 

 

連鎖餐飲品牌的展店流程

制定品牌與營運規範

國際上著名的連鎖品牌,都會有很完整的品牌手冊當作企業的規範,但多數的餐飲品牌在開店之初,因時程緊湊或缺乏品牌的觀念,較少會做好完整的品牌規範,但當餐廳規模或店數增加時,就必須有健全的準備,包含建立好品牌規範、裝潢、營運與服務手冊…等,方便企業內外的溝通。

▲「石研室」擁有完整的視覺識別系統,包含招牌、
菜單、店卡…等多項製作物皆有規範,以維持品牌的一致調性。

 

建立總部團隊

如果要有效率且長遠的展店,那麼組建開店團隊是必要的,包含財務、營運等部門,更重要的是擁有企劃以及工程團隊也是協助展店的必要夥伴。但是總部團隊沒有盈利的能力,建議業者在一定規模之後才需要建立團隊,所以最初可藉由一些員工協助整合。

  

設置中央工廠

設置中央工廠在初期會花費一大筆資金及資源,另外還需注意管理、法條及物流等相關問題,所以業者應該先評估自己餐廳的規模及營運現況,再進一步考量是否需設置中央工廠。企業擁有中央工廠可以穩定的處理前置作業,並且達到高度衛生以及高效率的運作,但並不是每一個餐飲品牌都需要建置中央工廠,講究現點現做或是做工精細的餐點,還是以現場製作的品質比較好。

 

評估多品牌發展或垂直整合

當店數越來越多時,也就是連鎖餐飲真正綜效發揮,除了標準化作業流程可以降低人力之外,集體採購的價格可以將原物料降低,但當店數過於密集時,尤其是市場過小時,同一區域無法開太多重複性質過高的,就必須發展多品牌創造差異化。另外,不想往多品牌發展的企業,也可以試著發展上下游產業,做原物料供應端的垂直整合,或往國外展店發展也可帶來許多變化性。

▲連鎖餐飲的展店流程圖

 

即便是連鎖企業也不應該違背品牌建立的初衷,餐飲業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產業,當品牌過於呆板且失去變化及創新性,很容易被對手超越,甚至造成內部人才的流失!

 

 

 

 

 

文: 鄭家皓
編輯:蔡青樺
圖:直學設計 Ontology Studio石研室石頭火鍋

 

 

 

【餐廳創業學】店址的選擇 :百貨店或街邊店

離開桌面與紙上談兵,開店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尋店面,開店地點主要可分為百貨店及街邊店兩大類型,而找店面的基本原則是根據目標客戶所在區域以及租金預算來找到合適的開店位址

離開桌面與紙上談兵,開店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尋店面,開店地點主要可分為百貨店及街邊店兩大類型,而找店面的基本原則是根據目標客戶所在區域以及租金預算來找到合適的開店位址。一般來說,想進駐百貨店的業者可以先透過百貨展店顧問,評估自身品牌後找到合適的商場;而街邊店可以藉由仲介或業者自己從租屋網站尋找,但無論是百貨店或街邊店都必須親自去開店區域勘點。


人氣店面所需要考量的重點

一、目標客群人口數

一般而言,開店必須找尋目標客群最多,或是自己熟悉的地點較易集客。另外百貨商圈中有較多同性質的店面,雖然競爭壓力大卻有集客效應,也是好地點,但相對的租金會比較高。

二、交通便利性

大型的店面和主要道路兩旁的店面租金通常比較高,因為人流較多,也較為顯眼,但須注意行人徒步可及性,與用餐時段人群多寡。而小型餐廳,其實並不適合在車流較多的大路上,大馬路的第一條、第二條巷子反而更容易聚集人群。

三、物理環境

選擇辨識度佳且物理環境優良的地點,例如:一樓店面原則上優於二樓,或是有挑高的空間讓人感覺較開闊且辨識度高,相對的空間品質好,在內部設計上比較好發揮。除了評估空間本身的特性,例如採光、通風..等基本的條件之外,在看點的時候,最好有專業者陪同,例如:設計師、工程承包廠商,或是廚具廠商陪同,以便了解硬體設備狀況,一般餐廳的使用面積約莫30∼50坪,30坪以下就只適合產品比較單一的小店。

▲ 金車集團旗下的餐飲品牌「Buckskin Beerhouse 柏克金啤酒餐廳」第二家店
矗立在繁忙的南京東路地段,總面積超過300坪,打造全台最大的「啤酒複合式餐廳」!

百貨店與街邊店的比較

一、百貨店

在百貨商場開店有許多的好處,百貨本身的人流就比較高,也會舉辦許多的活動吸引人潮,平日就會有許多顧客,同時因為身處有管理的環境,不論是物理環境或水電設備都比較容易規劃,但有管理的環境相對的房租一定會比較高,而百貨店通常都是採用抽成的制度,租金一般來說都會比路邊店高。

▲ 上圖為「石研室」位於微風南山美食街的店面,以半穿透框架作為分隔空間的構件,
使空間具通透及延伸的效果,並揉合傳統與時尚元素,打造創新年輕化的石頭火鍋餐飲空間。

 

二、街邊店

街邊店不可預期的因素相當高, 例如鄰居容易抗議及商圈人流不穩定…等,但也擁有許多好處,街邊店房租通常較低,而且營業時間可以自己管理,此外街邊店是跟都市環境融合在一起, 比較容易透過設計產生獨特性及差異化,達到吸引顧客為目的,適合有特色的獨立店。

 

▲ 餐飲品牌進駐百貨店與街邊店的評估表

地點對於開店策略的影響

第一次開店較不適合開在百貨商場,因為百貨是一個店家非常密集的環境,沒有知名度與口碑支撐的品牌很容易淹沒在商場裡,而一旦能在百貨商場站穩腳步的品牌,連鎖化的機會就會變高,而百貨公司也會希望商家能夠配合一同展店。因為剛開店的問題百百種,比如價格太高、製作速度不夠快或地點不夠好…等,所以小品牌可以先藉由快閃店或小坪數店測試(Prototyping),透過實際操演、了解市場的評價後修正,生意不錯的品牌則可以計劃轉換成正式的店,並求營運穩定為首要目標!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在華山開設全新概念快閃店,
面對新的挑戰及客群,不僅強化品牌的實力,也達到品牌行銷的效果。

 

 

文: 鄭家皓
編輯:蔡青樺
圖:Buckskin Beerhouse 柏克金啤酒餐廳、  直學設計 Ontology Studio貓下去敦北俱樂部&俱樂部男孩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