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觀察】後疫情時代,餐飲空間的設計要點
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中央宣布7月27日起降為二級警戒,雖然雙北餐飲仍禁內用,但多數縣市政府配合中央指引,發佈有條件的開放餐飲內用。當餐飲空間重新啟動,如何提供舒適且安全的用餐環境,已是餐飲業者面臨的另一項挑戰之一
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中央宣布7月27日起降為二級警戒,雖然雙北餐飲仍禁內用,但多數縣市政府配合中央指引,發佈有條件的開放餐飲內用。當餐飲空間重新啟動,如何提供舒適且安全的用餐環境,已是餐飲業者面臨的另一項挑戰之一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對於生活有著不同的認知與期望,人們不再汲汲營營的追求物質慾望,逐漸遠離資本主義社會下過度消費的行為,反而開始嚮往「極簡」的人生哲學,生活型態回歸簡單舒適,並注重精神及體驗的富足。
疫情期間民眾不敢外出,消費人潮減少重創百貨業績,百貨的撤櫃潮時有耳聞…即使百貨業者因應疫情已提出了許多策略,包含經營電商、直播銷售或餐飲提供外送服務等,但似乎只能短暫止血。這場危機已改變了民眾的消費習慣,當疫情結束後,未來百貨商場該如何吸引人潮回流並重回零售寶座?
全國疫情警戒三級延長,餐飲業面臨嚴峻考驗,禁止內用的情況下,多數餐飲業調整商業模式,開始提供外送、外帶服務或開發冷凍食品來因應疫情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疫情帶來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也催化實體商業空間的革新,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情在全球急速擴散,衝擊各地經濟,尤其對餐飲業造成巨大影響,近日台灣疫情升溫,使得民眾人心惶惶,首當其衝的餐飲業,政府也宣布各項防疫措施,對於不確定的未來,餐飲業的革新已開始…
台灣新冠疫情升溫,國人提高警覺隨時注意疫情變化。面對疫情,首當其衝的餐飲業,政府也宣布各項防疫措施,從一開始落實「用餐實聯制」、室內要保持社交距離或以隔板區隔,無法執行的店家則需改為外帶、外送,到現在政府已發布雙北全面禁止內用
餐飲業通常在推出新產品、新品牌或促銷活動時需要做行銷,餐廳的行銷方式眾多,包含電視廣告、雜誌或電子媒體等,但宣傳管道分散的情況下,常使得效益不佳,另外受到網紅經濟的崛起,網路名人及部落客自帶流量,號召力及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
現今的商業市場競爭激烈,加上2020年的疫情衝擊,整體的商業環境劇烈改變,使得企業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並思考轉型升級的課題,本篇我們就從設計的角度來談談「產業轉型」該如何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