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企業需要理解「設計思考」?
近幾年遇到許多企業型的客戶正面臨轉型的挑戰,想藉由設計或打造品牌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大多企業不了解「設計」是什麼,更缺乏「設計思考」,導致客戶用採購的方式把「設計」當作是包裝與行銷的工具,並無法真正理解設計的價值。有鑑於此,以下我們所要講述的是何謂「設計思考」?而企業為何需要「設計思考」?希望透過本文能協助企業運用其思考找到創新的解方,進而創造價值。
「設計」是什麼? 一般人所認為的「設計」?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喜歡購買優良設計的產品來滿足功能及心理上的需求,也開始會找尋設計師來打造住家空間提升生活品質,大眾對於產品、平面及室內設計這些名詞早已不陌生,但大多數人仍不了解「設計」的本質及它所傳遞的價值。在傳統的概念裡,一般人都以為工業設計就是擁有酷炫的造型或包裝,但其實「設計」不只如此,「設計」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決問題、創新,甚至促進人類生活進步。
→ 延伸閱讀:什麼是「設計思考」?當代必備的創新思考方式!
什麼是「設計思考」? 跟一般解決方式有什麼不同 ?
一般的問題都有對錯或固定的解答,但設計處理的是價值問題,像是品牌規劃或客製化服務等,透過設計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甚至推動社會的進步。「設計思考」就是擷取設計師在面對問題時系統化的思考方式,它不一定只適用於設計產業或是設計師的專利,而是提出一個新的思維模式去協助大家解決問題。「設計思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將人放在思考流程的中心,不斷的來回檢討及測試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以下為大家簡單說明「設計思考」的五個步驟:
■ 換位思考:用同理心去觀察、接觸並理解使用者,甚至親身體驗後確實記錄,找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 定義問題:將上一階段的資料進行分類、歸納,形成初步的設計觀點或假設,並不一定要找到所謂的正確問題。
■ 發想:當有設計觀點後,團隊成員開始腦力激盪,盡可能突破框架想出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案」,在有大量的想法之後,就能在一定基礎下,進行下一階段的 Prototype。
■ Prototype(製作原型):將想法收斂並「簡要地」具體化,快速地實作取得有價值的回饋,此階段除了可確認團隊內部想法是否一致,也可藉此與使用者溝通得到真實的回饋。
■ 測試:再次找尋使用者進行測試,並重新檢視 prototype、設計觀點或解決方案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 測試完並非「設計思考」的終點,而是將測試的回饋反過來檢討每一階段的內容,透過不斷的探索問題、修正,才能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真正以使用者為中心來解決問題,甚至作為另一個版本的起點。
▲「設計思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透過不斷的探索問題及修正,是個非線性與反覆的過程,也沒有既定的步驟與方式。
為什麼企業需要理解「設計思考」? 又能帶來什麼好處?
我們觀察到許多國外的新創公司不再只是徵招設計師來做視覺或包裝的修正,而是透過設計來領導企業,包含企業的組織、討論或開發產品等,並運用「設計思考」快速地看清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各種問題,進而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走出差異化。
一、以人為本更能找到核心問題
全球化競爭下,企業不斷地在科技上與時俱進追求創新,但假使忽略人的感受也無法帶來真正的效益,而「設計思考」強調「以人為本」來解決問題,如果能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使用者的需求,就能協助企業找到最關鍵問題。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不用過去傳統書店的營運邏輯,不只是販售書籍,還關注顧客的體驗,從顧客的角度提出更有效的企劃方案,並提供美好的生活想像,成為蔦屋書店的獨特賣點,也正是它的成功之道。
二、提升解決問題及創意思考的能力
「設計思考」結合了同理心、快速試做原型以及勇於嘗試的精神,一邊測試獲取有效的回饋、另一邊不斷地修正調整內容,在這過程中不僅能提升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激發更多的創造力。以創新思維和優質產品聞名的品牌-「Apple」,從商業模式、產品的原料、製造方法到行銷都是經過精密的設計,並重視小細節的處理,包含產品的包裝及連接元件的電線等,持續地進行開發與修正,同時督促團隊成員用創意去實現設計方案,開啟團隊的創造力進而創造出許多經典的產品。
三、促進跨領域的合作
當企業理解設計並擁有「設計思考」後,更重視團隊的組織與合作,集結不同類型的人才組成團隊,並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而企業也更願意尋求與外部專業團隊合作,透過有效的外部溝通,解決更為複雜的問題並創造更多可能性,促進跨領域的團隊的組成。
當了解更多「設計思考」的流程以及其背後的價值之後,更重要的是要能確切落實運作才是企業成功關鍵的第一步!
文: 鄭家皓、蔡青樺
圖:直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