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輔助設計發想流程,以設計一間未來專業第四波咖啡廳為例

本文主要討論如何使用AI工具,以設計一間未來專業第四波咖啡廳為目標,重新架構設計方法論,以利設計師從事商業空間設計。使用的面向主要透過AI協助我們整理關於咖啡廳的歷史和新趨勢,以及知名的咖啡品牌案例,作為品牌、體驗與空間設計方面的借鑑,最後,歸納設計思考的關聯性,並建立一個專業系統,以利設計師更快速準確地進行設計的概念和執行。

前言

咖啡廳的空間設計是一門複雜的學問,不僅需要考慮實用性和舒適性,還需要反映品牌價值觀和文化特色。目前第四波咖啡的概念眾說紛紜,所以在規劃之初必須收集許多資料、腦力激盪。本文主要討論如何使用AI工具,以設計一間未來專業第四波咖啡廳為目標,重新架構設計方法論,以利設計師從事商業空間設計。

 

本文是由我向AI提出問題,經由AI生成答覆,再透過我介入和修正所組成的文章。文章脈絡由咖啡廳的歷史和新趨勢切入,以知名的咖啡品牌案例,作為品牌、體驗與空間設計方面的借鑑,最後,歸納設計思考的關聯性,並建立一個專業系統,以利設計師更快速準確地進行設計的概念和執行。

 

使用Midjourney文字生成圖像,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的各種分區,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規劃上的全區域設計思考,此圖為外帶區域。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外帶區域」。

 

從思考第三波咖啡出發之後的趨勢

隨著第三波咖啡潮流的興起,咖啡已不再僅僅是一種飲品,而是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第三波咖啡注重咖啡豆的品質和風味,並追求完美的沖泡工藝,將咖啡從一種普通飲品提升為高品質、高價值的商品。第四波咖啡為第三波咖啡的延續,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咖啡產品,並強調咖啡的個性化及創新的顧客體驗。此外,第四波咖啡還將咖啡視為空間裡的藝術品,提供更豐富的體驗空間,並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創新。

 

知名的第三波咖啡品牌

Blue Bottle Coffee:使用有機咖啡豆,追求咖啡的風味和口感完美的平衡。

Intelligentsia Coffee:追求咖啡豆的品質和風味,並注重咖啡的製作過程。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注重咖啡的品質和製程,並提供多種咖啡品種和風味選擇。

Verve Coffee Roasters:注重咖啡豆的品質和風味,並提供多種咖啡風味選擇,以及獨特的咖啡飲品創新。

Counter Culture Coffee:注重咖啡豆的品質和風味,並以永續和公平貿易的原則為基礎。

這些品牌都注重咖啡豆的品質和風味,並追求咖啡的製作過程和沖泡技巧的完美。此外,它們也注重咖啡文化的傳承和推廣,並提供多種咖啡品種和風味選擇,讓顧客可以品嚐到高品質的咖啡豆和獨特的咖啡風味。

 

近幾年知名的專業咖啡廳

% Arabica:來自日本的咖啡品牌,以簡潔、現代的設計風格著稱。

Fuglen Coffee:來自挪威的咖啡品牌,擁有獨特的北歐設計風格。

The Coffee Academics:源自香港的品牌,在亞洲地區擁有多個分店,以高品質的咖啡豆和創新的咖啡飲品聞名。

Toby’s Estate:來自澳洲的品牌,在多個國家擁有分店,以高品質的咖啡豆和現代的空間設計見長。

這些專業咖啡館都注重咖啡的品質和風味,並通過現代化的設計和裝潢來提供獨特的咖啡體驗。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零售區域。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零售區域」。

 

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規劃重點

具體來說第四波咖啡應該要具備以下要點:

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咖啡廳需要融合科技與人文,以科技的智能化設備(例如自動點餐機、智能支付系統、虛擬現實體驗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供更好的顧客體驗之餘,能融合人文精神,打造出舒適、充滿人情味的空間,讓顧客可以輕鬆、自在地享受咖啡文化。

可持續性與永續

咖啡廳需要遵循環保原則,以保護環境為己任,選擇環保材料,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浪費;除此之外,在咖啡店的設計裝潢上,以永續作為設計核心,選用可持續性的建材及溯源管理系統等。

創新與顧客體驗

咖啡廳需要創新,不斷探索新的設計理念,為顧客提供更好的顧客體驗,更具個性化、多元且獨特的咖啡體驗(例如提供客製化咖啡、推廣特色口味等),吸引更多人前來品嚐咖啡。

多功能空間設計

咖啡廳需要設計出多功能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營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體驗空間,未來的咖啡廳,很可能會融合以下功能,做為咖啡廳的一部分。

 

工作空間:未來咖啡廳可能會提供更多的工作空間,包括獨立工作區、會議室和共享工作空間等,吸引更多的自由職業者、創業家和企業前來使用。

藝術展示空間:未來咖啡廳可能會成為藝術展示空間,提供展示畫作、攝影、雕塑等藝術品的場所,吸引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和購買。

演出空間:未來咖啡廳可能會成為演出空間,提供表演、音樂會、喜劇演出等,吸引文藝愛好者前來觀賞。

休閒空間:未來咖啡廳可能會提供更多的休閒空間,包括休息區、閱讀區和遊戲區等,提供一個舒適放鬆的環境。

 

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顧客樣貌側寫

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顧客是注重品質、個性化和體驗的年輕人和中高齡人群。這些人群對於咖啡有較高的要求,他們不僅希望能夠品嚐到高品質的咖啡豆,更希望咖啡的風味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願意花費較高的價格來享受高品質、個性化的咖啡產品和服務。因此,第四波咖啡廳需要提供豐富多樣的咖啡選擇,並且運用先進的咖啡技術和設備,讓每一杯咖啡都能夠完美呈現;此外,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顧客也非常注重咖啡廳的環境和氛圍。他們希望咖啡廳能夠提供一個舒適、溫馨、有文化氣息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放鬆身心,享受咖啡文化。因此,第四波咖啡廳需要在設計上注重細節,從燈光、音樂、裝飾到傢俱等方面都要精心設計,讓咖啡廳的氛圍與品牌形象相符合。

 

除了品質和氛圍,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顧客也關注環保和可持續性議題。他們希望咖啡廳能夠遵循環保原則,提供環保的咖啡產品和服務,例如使用可重複使用杯子、提供咖啡渣回收等。此外,他們也關注咖啡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希望咖啡廳能夠支持社區和地方的咖啡農業發展,為社會做出貢獻。總體而言,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顧客是一個注重品質、環保和社會責任的消費者群體。第四波咖啡廳需要在產品、服務和經營理念等方面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夠贏得他們的信賴和忠誠度。

 

未來第四波咖啡廳的顧客旅程

顧客會先經過外帶區,可以方便快捷地購買和取走咖啡和輕食。

顧客可以到咖啡介紹零售區,了解和購買咖啡和相關用品。

顧客可以觀看咖啡製作區,了解咖啡的製作過程。

顧客可以到用餐區享用咖啡和美食,且可以選擇不同的用餐空間,例如長桌、沙發區等。

顧客可以到多功能區,享受舒適、安靜的空間,專注地工作,並享受免費的 Wi-Fi 和插座。

顧客可以到休閒區放鬆身心,享受咖啡文化,並瀏覽書架、欣賞植物和藝術品等元素。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咖啡製作區域。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咖啡製作區域」。

 

初步咖啡廳規劃

如果把第四波咖啡廳分成五個區域,以下是這五個區域的描述:

外帶區

這個區域是供顧客外帶咖啡和輕食的區域,需要設計成一個方便快捷的空間,讓顧客可以方便地購買和取走咖啡和輕食。

咖啡介紹零售區

這個區域是供顧客了解和購買咖啡和相關用品的區域,需要設計成一個舒適、富有質感的空間,讓顧客可以深入了解咖啡和相關用品,並購買心儀的商品。

咖啡製作區

這個區域是咖啡廳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包括咖啡豆的存放區、烘焙區和沖泡區。這個區域需要設計成一個能夠展示咖啡豆和咖啡沖泡過程的區域,讓顧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咖啡的製作過程。

用餐區

這個區域是供顧客用餐的區域,需要設計成一個舒適、溫馨的空間,讓顧客可以輕鬆地享受咖啡和美食。這個區域需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提供長桌、沙發區和小型包廂等不同的用餐空間。

多功能區

這個區域是供自由職業者和學生等需要工作的人群使用的區域,需要設計成一個舒適、安靜的空間,讓顧客可以專注地工作。這個區域需要提供免費的Wi-Fi和插座、咖啡和小吃等設施,讓顧客可以長時間停留。休閒區:這個區域是供顧客休息和放鬆的區域,需要設計成一個舒適、富有文化氣息的空間。這個區域可以設置書架、植物和藝術品等元素,讓顧客可以在這裡放鬆身心,享受咖啡文化。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用餐區域。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用餐區域」。

 

風格與設計發展的建議

Syd Mead Syd Mead 是一位已故的設計師和插畫家,他的作品以其未來感和視覺效果的壯觀而聞名。他曾參與設計許多知名的電影,包括《銀翼殺手》、《特務戰機》、《艦隊指揮官》等。他的設計風格強調科技感、流線型和極簡主義。

Marc Newson Marc Newson 是一位澳大利亞設計師,他的作品經常被描述為未來感和時尚感,並融合了流行文化、科技和工業設計的元素。他曾經設計過許多家具、燈具、手表、汽車等產品,並且與許多知名品牌合作,包括Apple、Nike、Ford、Louis Vuitton等。

Tom Dixon Tom Dixon 是一位英國的設計師和製造商,他的設計風格獨特、創新、工業化,強調科技感、未來感和原始感。他的作品包括燈具、傢俱、配飾等,並常常使用不同的材質和工藝技術。

 

當談到設計未來派咖啡廳設計時,我們請AI提供一些設計師和風格來參考,由於議題是針對未來的咖啡廳設計,我們也不限於只規範室內設計師,而是針對未來風格的可能性作為探索,以上設計師和風格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靈感和想法,我們最終選擇了 Syd Mead 作為未來感的咖啡廳設計,並進行算圖,後續的工作則交由設計師繼續進行。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多功能區域」。
以未來第四波專業咖啡廳為主,使用Midjourney生成咖啡廳各區域圖像,作為輔助設計師在商業空間設計案的全區域設計參考,此圖為「多功能區域」。

 

結論

透過本文的探討,我們可以發現AI工具在設計發想流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能夠快速地協助設計師創造出更具創新性的設計思考。然而,AI 工具也有其限制和缺陷,需要人類的介入和調整,才能真正地達成設計的目標。以設計一間未來專業第四波咖啡廳為例,我們可以看到 AI 工具在幫助設計師搜集資料和分析市場趨勢上的重要性。AI工具能夠快速地收集大量的數據,並進行數據分析,幫助設計師了解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從而創造出更適應市場的設計方案。然而,設計師需要考慮到咖啡廳的品牌定位、顧客的心理需求以及店面的實際環境等因素,這些都需要人類的智慧和創意來進行思考和調整,才能夠真正實現設計的目標。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AI工具在設計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AI工具的強大和高效將能夠幫助設計師更快速地進行設計,提高設計效率和創造力,但是,人類的創造力和智慧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我們建議設計師在使用AI工具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只有將AI工具與人類的智慧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實現設計的目標,創造出更加人性化和具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更加卓越的設計成果。

 

文:鄭家皓、Notion AI

編輯:陳琬臻

圖:鄭家皓、Midjourney

STIMLIG X 直學合作開發「音符沙發」Note Sofa

身為設計師,一直以來再替客戶找尋合適的家具,但市場上大多是昂貴的進口家具或是仿製的復刻品,不論是商用或家用都很少有真正符合台灣人使用、且合理價格的家具,有鑑於此,直學與原創設計家具品牌- STIMLIG開啟合作的契機。
我們先針對一般台灣住家狀況與需求進行發想,以永續為核心,在兼顧實用性及美學下,透過模組化設計,讓沙發可依照不同空間及需求去調整組合。

身為設計師,一直以來再替客戶找尋合適的家具,但市場上大多是昂貴的進口家具或是仿製的復刻品,不論是商用或家用都很少有真正符合台灣人使用、且合理價格的家具,有鑑於此,直學與原創設計家具品牌- STIMLIG開啟合作的契機。

我們先針對一般台灣住家狀況與需求進行發想,以永續為核心,在兼顧實用性及美學下,透過模組化設計,讓沙發可依照不同空間及需求去調整組合。藉由這次與STIMLIG的合作交流,也看到家具市場的更多需求及缺口,期許未來能開發出更多經典且價格合理的原創家具。以下是我們在設計時思考的重點:

 

 

  • 通用設計與生活美學結合 (可調式頭枕)

普遍歐洲沙發以設計低背為主,低背造型能在空間視覺上更加穿透且易與其它家具做搭配,相較之下,亞洲文化更注重沙發的舒適度與機能性,因此,我們整合了「高背」與「低背」沙發的優點,設計出可調式頭枕,日常以低背造型維持家中的空間感,需要更為舒適的休憩時,僅需簡單的將背靠抬起,便能轉變為高背的樣式,過程中不需使用任何五金,舉手間便能轉換沙發的型態。

 

 

  • 永續設計的思維 (模組化)

以永續為設計核心,除了使用優良的材質、注重環保與耐用性之外,還透過模組化的設計,滿足市場許多不同的需求,設計單純的元件,可以依照「空間尺寸」、「使用人數」排列組合產生更多的可能性,且利於搬運、維修、拆洗。依據未來家庭成員組成的變化,彈性調整組成單元,又能讓整體視覺風格一致。

 

 

  • 現代簡約的設計美學 (經典的)

為了符合台灣一般都會區的住宅空間,沙發不做過多裝飾,簡單俐落的沙發與空間搭配,營造出簡約俐落的空間調性。在材質方面,使用長效、持久性的結構與面料增加耐用度,除了有機能與親膚性極佳的沙發布之外,這次還特別推出觸感柔軟且抗汙的「毛圈布」,兼顧舒適質感以及賞心悅目。

 

 

想了解更多「音符沙發」 >> https://www.stimlig.com/shop/note-sofa/

 

文:鄭家皓

編輯:陳琬臻

圖:STIMLIG提供

人力海嘯的年代 企業面臨的危機與未來的發展

人力海嘯的年代,量與質都直線下墜的哥布林世代(Goblin Mode),從傳統企業的成功法則看當代企業面臨的危機與未來的挑戰。

量與質都直線下墜的人力資源
今年初以來,我遇到了許多餐飲業或其他實體產業,處於極度人力缺乏的狀況,甚至影響到了日常營運。疫情逐漸回歸正常之後,許多餐飲業已經擺脫生意不佳的狀況,重心想要從電商或外送外帶回歸正軌,儲備資源與預算想要拓點,卻驚覺沒有開發管理人力,甚至是連基層人力都補不足。過去普遍在人力銀行的網站上,過去都是人找事,現在都是事找人。找不到中階幹部之外,基層員工的狀況也普遍不佳,人力缺乏之下,使得現任員工因工作量不堪負荷而離職的狀況。

 

傳統人力海嘯的短期解方
過去,企業面對短期人力缺乏的解決方案都是增加薪水、福利,用高薪吸引優秀的人才。然而近年來,企業卻往往發現,提高薪資之後,仍追不上其他產業。提高薪資找來的員工又不見有相對應的能力,能力提升的員工又更容易離職去創業。營運成本大量增加,又很直接將之難轉嫁到消費者之上,造成企業的諸多內部問題。許多企業下一步則是尋找二度就業或甚至銀髮族人力,但仍有諸多問題與限制。最近流行的議題則是自動化系統。雖然可以解決點餐以及運送的問題,但使用自動化設備,我們也都能了解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更好的體驗,而是許多企業不得已的選擇。最終能夠應變複雜的現實環境或繁瑣的細碎工作,還是需要人力。這也是服務業的核心價值。自動化與機械人能幫助生產與運輸,說到最重要的專業以及服務,最終還是需要人來解決。

 

理解新世代環境對人力資源的影響
近年來,少子化、疫情和經濟狀況對人力品質產生了重大影響。牛津字典用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來形容新一代的年輕人的狀況和特質。這些孩子們成長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普遍比前幾代人更幸福。但由於資本主義過度鼓吹享樂和消費,使得年輕人提早受到誘惑,誤以為在進入職場後能夠像在學校和家庭中一樣自由並受到照顧,然而真正等待他們的是疫情的衝擊、遠方戰爭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甚至是資本主義下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一部分人在受到挫折之後更容易被不正當的行業吸引,甚至受到詐騙,最終無法返回正常的人力市場。許多因素讓年輕人追求自我和成就。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成功,想要享受。然而,我們都知道人生的成長都是一座山,其實沒有真正的捷徑,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從傳統企業的成功法則看當代企業的危機
反觀企業端,以餐飲業為例,過去餐飲業者的夢想都是像早期的連鎖企業,例如瓦城、王品一樣,大量採用低廉的人力,取得高度的綜效,透過不斷的開店、紮實的SOP制定與嚴格的教育訓練,之後變得可以上市上櫃,大量複製。嚴格來說,過去這些企業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許多不對稱的資訊與資源之下,企業所積蓄的財富來自於便宜的勞工、單純而剛性的SOP,以及大量比價與採購的綜效之上。常常店面看似酷炫,但其實硬用低廉的器具與便宜的人力湊齊來做生意。我看過許多大企業的辦公室,即便店面看起來光線亮麗,辦公室卻極其簡陋。這反映了許多現代老舊的企業得成功是仰賴資訊差距、管理與控制去取得優勢,而不是真正透過員工的共同努力與合作去創新價值而獲得成果。想想現代社會,品牌與代工的差距就更容易理解。

 

企業兩極化的發展

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急遽的兩極化發展。的確,大企業因其大量原物料採購而有較低的成本,在管理方面也有其絕對的優勢。然而,真正的現實是,過去便宜聽話的人力已不再,資訊又極度透明化。我相信,即便王品、饗賓都已經是大到不會倒、甚至不能倒的規模,其實企業內部也沒有比較輕鬆。年輕人普遍追求自由、注重生活品質與自我成就,員工很可能工作沒多久後就離職或開店,造成大者恆大,個人創業的小型單店餐飲野蠻生長,而中型企業則在沒有人力資源的狀況下極其辛苦地成長著。雖然沒有明顯的危機,但這樣的運作方式不再有新興企業可以複製。

 

未來企業的危機來自內部

過去,企業為了換取顧客的消費,不惜花費大量的資金甚至犧牲員工的福利和尊嚴。但現在,真正認真經營的商家通常不是缺乏生意,而是缺乏人力。員工是否能夠留在企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是否感受到自由和成就感,能否在接受良好的訓練和教育的同時,感受到企業的良好價值觀和團隊合作氛圍。現代員工對薪資的要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獲得挑戰和發揮空間。因此,企業必須花更多時間陪伴和培養員工,加強內部教育訓練,建立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品牌價值觀,才能脫穎而出。過去僅以績效來評估員工能力,並忽視工作氛圍和環境,是無法應對未來內部組織的挑戰的。現今企業必須面對創造價值和差異化,同時應對外部創新和內部更新,迎向正向循環的永續企業。

 

企業和顧客必須意識到未來服務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當今日餐飲業,連薪資較高、福利較好的鼎泰豐都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時,企業必須正視未來人力市場的現況,了解新世代人力的特質和缺點。開店找不到人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競爭對手搶先一步,而是因為未來的人力市場將不存在準備好的人才,未來店面的機械化服務,也很有可能都必須以機械取代。而未來誰擁有最多的真誠服務專業者的企業,將會無疑的是市場的強勢領導者。同時,顧客也必須意識到,能夠獲得真正溫暖的人性化服務的機會將越來越珍貴。例如訂位不來、無視店家規則等等不尊重的行為只會加劇服務品質的惡化。

 

註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公布,「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以34萬票成為牛津英語詞典 2022 年度代表字,哥布林模式:指「毫無帶歉意地放縱、懶惰、享樂的行為,並表現出一種拒絕社會規範或期待的態度。」而在台灣就是我們所說的「躺平」、「擺爛」、「不想努力了」的意思。

 

文:鄭家皓

編輯:陳琬臻

論述AI如何改變設計產業(下)

在2022下半年,隨著ChatGpt、MidJourney等等AI軟體的成熟,2023年很可能是AI軟體應用發展的關鍵年,AI在短、長期的發展中對室內設計有什麼影響呢?以及設計師如何使用AI並如何與之合作的可能。

 

科技發展在應用上的跳躍,追朔歷史,上一次很可能是Iphone的出現,或是Tesla 帶來的電動車普及化。在2022下半年,隨著ChatGpt、MidJourney等等AI軟體的發展的巨大成長,2023年很可能是AI軟體應用發展跳耀性的關鍵年。AI 應用的成熟會再接續到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可預見未來低階的執行工作(例如電話客服、速記員的功能),將會快速地被取代。身為一個商業空間設計師,在試用繪圖軟體(Mid Journey)數百個小時之後,我想要分享一下AI在短、長期的發展,提出設計師如何使用並如何與之合作的可能。

 

以Midjourney生成一個專業的單品咖啡實驗室,輔助設計師腦力激盪的概念發想。

 

對空間設計的影響

就結果而言,我認為AI的進步,短期內對整體產業未必會有重大的影響,其原因肇因於目前的軟體並不是以解決真實物理世界的問題為優先,甚至沒有真正設計類的AI軟體,雖然它(Mid Journey)可以快速生產室內設計渲染圖,但對於許多商業問題還是需要許多人工分析以及輸入。如果牽涉到製造方面,室內設計還是有大量的細節工作需由人力完成,製造也不是AI軟體產業目前試圖要發展的領域。同時,室內設計是極具客製化、在地化的繁複工作,因此在經濟效益上對於很多人而言是沒有綜效的。簡而言之,要取代室內設計師或是室內工程方面,還需要許多年的發展。

 

然而,若我們只討論純粹商業空間設計思考的領域,討論AI輔助設計發想,那AI的影響在未來無疑是巨大的,目前在設計開發或討論的階段,AI在腦力激盪、原型製造上,其速度效益上是無可比擬的,直接牽扯到了設計創新的效率,熟練MidJourney的設計師能將創意發想高速產出,甚至透過大量的資料庫運算,探索未知領域的設計議題。

 

用Midjourney文字敘述生成圖像,激發空間設計以牛奶起司甜品店為主題的設計發想
用Midjourney文字敘述生成圖像,激發空間設計以牛奶起司甜品店為主題的設計發想。

 

短期對室內設計工作的隱憂

由於目前缺乏相對應的AI 製圖軟體,在發想階段設計師的天馬行空, 反而使低階的設計師得花更多的時間在細部構思與施工圖的製作之上。因此未來AI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設計產業能夠發展出更好的CAD,去處理簡單重複的流程性工作。 此外,空間或工業設計真正的門檻,很大一部分卡在製造與工程(例如泥作、水電這些行業門檻上,在短期根本無法自動化)。試想在近未來,一個好的水電師傅,還是遠比一個會使用AI生成美麗渲染圖的設計師,來的更稀缺、更有價值。AI的確可以以其強大的運算輔助設計工作,水電師傅卻難有AI可以輔助。

 

同時以現階段AI輔助發想與設計,帶來的好處只侷限在金字塔百分之10的客戶之中。在低價競爭的初階設計領領域裡,大部分客戶可能只想要快速、好又便宜,導致AI生成的圖面被大量濫用,反而可能造成設計師生存的空間與價值更被壓縮。因此AI輔助設計,短期內很可能不是正向的影響,在顧客還沒有真正理解AI設計能幫助的領域,以及設計自動化與製造產業的連結還未建立的狀況下,純粹學會AI輔助設計,但又缺乏傳統空間設計專業的設計師可能更難生存。 

用Midjourney文字敘述生成圖像,明亮挑高的餐廳作為商業空間參考。

 

長期對室內設計工作的影響

AI 真正對於設計產業的改變,我想是需要一段時間,因為,AI軟體進步並不是單一的軟體或是技術。舉例像是ChatGPT、MidJourney,不過是初步的AI軟體核心引擎。真正未來人們會上手的軟體,將會是有更好的介面,以及更多功能、專業地的成熟軟體。

 

更深層的來說,AI 軟體其影響將是巨大且廣泛的,因為它根本改變了使用電腦的基礎思維邏輯。以我的實際經驗來說,使用AI軟體後,它會使我們的工作產生一個增幅迴圈,協助發想、擴增你的想像與資料庫。它已經不是命令式執行(遞減迴圈),也不是從初始資料開始運算,而是從人類共有的文化基礎,協助你找尋更好的方案,增加你的想像力,透過人腦再次快速迴圈。

 

結論

以目前可見的未來,AI和人類之間不是競爭,而是合作關係。我們創造了文化,AI 學習了文化,我們再經由AI再產出更多的文化。AI工具的出現,是協助有熱情的設計師,透過豐富的人生體驗,與累績的專業知識來使用AI,透過飛躍式的聯想,發揮自己獨特視野及創造力;相反地,懶惰的人反而更容易靠AI取代自己的創造力,使AI的效能無法發揮,反而令這些人更容易被取代。簡而言之,AI會讓厲害的人更厲害,平凡的人更加平凡,這也是未來AI 工具的兩極化影響。

 

以Midjourney文字敘述生成圖像,色調為橘與白、具科技感的飲料店作為商業空間設計參考。

 

文:鄭家皓
編輯:陳琬臻

 

論述AI 如何改變設計產業(上)

這篇文章是關於AI如何改變室內設計產業的建議,內文涵蓋Chat GPT 所生成的答案、Midjourney文字生成的圖像,並且會依自己的研究和經驗作進一步的論述及分享。

這篇文章是關於AI如何改變室內設計產業的建議:

首先,介紹AI在室內設計領域的進展和應用,並探討AI如何提高效率(例如:快速生成設計方案,提高精確性),或討論AI如何幫助客戶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例如:通過模擬和預測來幫助客戶了解設計效果);再來,談到AI如何改變室內設計產業的商業模式(例如:通過自動化來降低成本);最後,探討AI對室內設計產業的未來影響(例如:對專業技能需求的影響)。

 

這是一個簡單易懂的互動式問答,透過Chat GPT 所生成的答案,並且我也會依自己的研究和經驗作進一步的論述及分享。

 

  • 請問2022 年 AI 對行業有何變革?

加速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 2022 年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使 AI 更加能夠理解人類語言。

智能物聯網:智慧物聯網技術在 2022 年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使 AI 更加能夠與物理世界進行互動。

深度學習的普及:深度學習技術在 2022 年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使 AI 更加能夠實現更多複雜的任務。

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技術在 2022 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使 AI 更加能夠與人類進行互動。

總的來說,2022 年 AI 行業經歷了諸多的技術革新,使 AI 更加能夠與人類進行互動,實現更多複雜的任務。

 

▲以Midjourney文字生成圖像「Piero Lissoni」義式極簡風格的客廳,作為室內設計風格參考。

 

  • 請問AI 會如何影響室內設計產業?

自動化設計:AI 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和預算生成設計方案,減少人力成本。

視覺化分析:AI 可以通過資料分析和視覺化技術,説明設計師更好地理解客戶的需求和偏好。

數位化建模:AI 可以根據三維數位模型生成室內效果圖,提高效率和精度。

智能模擬:AI 可以通過模擬技術預測室內環境的光線、溫度、空氣等因素,以確保設計的合理性。

總的來說,AI 可以為室內設計行業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為專業的服務。

 

▲以Midjourney文字生成圖像,作為設計餐酒吧的風格靈感。

 

  • 請問未來室內設計師會因為AI產業的發達而失去工作嗎?

不一定。室內設計師可以通過學習和使用 AI 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競爭力。

同時,AI 技術也可以為室內設計師提供更多的工具和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設計任務。

因此,室內設計師不必因為 AI 技術的發展而失去工作,反而可以通過學習和使用 AI 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競爭力。

 

▲以Midjourney文字生成圖像「精緻的專業餐飲廚具」,作為規劃廚具配置的參考。

 

  • 請問室內設計師如何因應 AI 所帶來的改變?

室內設計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適應 AI 帶來的變化:

學習 AI 技術:學習和掌握 AI 技術,以便能夠更好地使用它。

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在使用 AI 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

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以便不受 AI 技術的影響。

與 AI 技術結合:將自己的設計能力與 AI 技術結合,以便能夠更好地完成設計任務。

 

▲以Midjourney文字生成圖像「德州煙燻燒烤BBQ風格餐廳」,作為實際商業空間案的風格參考。

 

結論

以我自己使用ChatGPT、Midjourney的經驗,目前多是在設計初期時,作為快速腦力激盪與創造力開發的運用,對於傳統設計流程上在現階段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我相信AI會持續增加其可運用的領域,不久的將來就能夠取代大量低階的設計執行工作;然而這只是個出發點,最重要地是AI的深度學習技術,可以給予你即時且大量的腦力激盪與反饋,進而修正想法、碰撞出更多火花,確實提升了思考的廣度與速度。

 

總括而言,室內設計師可通過習得AI技術,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將自身的設計能力與AI技術結合,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來適應AI的新世代革命。然而現階段,能透過AI完成那些自己過去不擅長的興趣(例如:繪畫與音樂方面),為我增添樂趣。

 

▲以Midjourney文字生成圖像,繪製《攻殼機動隊》裡女主角從空中躍下的畫面,利於參考構圖。

 

文:鄭家皓
編輯:陳琬臻